摘要:回顾当前的课堂,在数学教学中仍然还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现象:如一些教师教学时仍采用传统的师问生答形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感受,不仅让学生无法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学习过程,而且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自主意识等也受到了制约。有的教师片面追求考试成绩,搞“题海战术”,致使学生处于一种压抑、乏味、枯燥的学习生活状态中,这样不仅加重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长此以往,必将摧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阻碍学生的思维和智力发展,使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活力。与此同时,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使一些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情绪,上课缺乏激情,课前对教材钻研不到位,课堂上教学思路不清晰,对学生缺乏耐心,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还有的教师对新课标精神的运用总是浮在课堂表面,无法落在实处。试想这样的教学如何能适应当今开放式的知识经济社会?如何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为此,我们提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策略,试图通过研究能促进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