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引擎,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综合竞争力的支柱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在教育部下发的指导基础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也提出:“学习科学是学生自己去做而不是别人为他们做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描述事物、提出问题、阐明解释、验证这些解释并和别人交流其观点。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建构起过硬的科学知识体系、使用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学习怎样清晰地交流并建立起批判的、逻辑的思维技能”;“具有科学素养的人能够提出、发现和解答与日常体验有关的问题。他们能够描述、解释和预言自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