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有重视备课的好传统,但许多老师课前精心设计,课中按部就班,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正如叶澜教授指出的:“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作出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至达到预定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让“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活”的学生,遏止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这是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