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传统教育观一直强调教育是什么以及教育如何发生的问题,忽视教育发生的内在精神,这就导致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自由性、体验性均难以得到真正的实现和满足。当前小学课堂,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为应付考试头悬梁,锥刺股,不辞辛苦死记硬背知识点,苦而无功。一些教师为升职和完成教学任务而备课,课堂组织形式保守,高耗低效,他们并不关心学生是否能理解知识并通过知识获得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一位孩童曾这样哭诉:“学生、学生,要‘学’还得要‘生’,可现在我们是生不如死!这不得不让我们沉思,当真是 本身很无趣吗?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生活里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在一切都日益娱乐化的今天,游戏精神却正从教育中逐渐抽离,这也成为“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根源。美国的传媒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他的《童年的消逝》中一也提到:学校权威日益下降,日益变成了禁闭场所,而不是学习场所。